一、2013年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回顾
2013年是我国农产品冷链“十二五规划”中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我国冷链行业整体发展趋于成熟稳定的一年。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冷链物流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冷链行业面对当前经济放缓、竞争加剧的不利局面,稳中求变、加快转型,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点。?
(一)基本情况
我国冷链物流业运行“总体呈稳定,局部有亮点”。相较于2012年冷链物流行业的“热闹非凡”,2013年的冷链物流市场略显平静,大部分冷链企业的服务模式趋于成熟稳定。2013年整个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在全球经济疲软的不利影响下,我国冷链物流通过转型升级、转变经营思路、深耕细分市场,冷链物流总体增长率达到20%左右,但是总体上的发展还是很不均衡,在冷链产区和消费区,其发展速度可达到30%,但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其速度只有10%,甚至更低。
2013年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依然是规模小、压力大,营业收入过亿的冷链物流企业只有十几家,冷链行业依然“看着热干着冷”,行业秩序的不规范加上燃油费、用工成本的上涨,使得业内 企业利润空间还是非常的小,虽然部分客户提升了物流费用,但行业的无序竞争导致越大越规范的企业反而利润空间越小,冷链物流企业仍处于低速增长阶段。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高。无论是中央还是各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冷库、冷链园区、冷藏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冷链设备的购买。2013年我国冷链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4.2%。2013年冷库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截止2013年底,全国冷库储存能力总计约为2411万吨,同比增长约13.6%。据冷链委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建成投入运行的冷库储存能力总计达到287.8万吨,其中公共型冷库总储存能力约262万吨,占建成投运冷库总储存能力的比重超过91%。
冷链运输方面,公路运输占我国冷藏运输量的90%,冷藏车市场保有量在2013年新增13000台左右,同比增长14%左右。铁路冷藏货物运输主要由中铁特货公司和中铁集装箱公司下属的铁龙物流公司负责经营,目前中铁特货机械保温车保有量1910辆,其中900多辆已改为代棚车或不能制冷,只有1000辆左右的B22型机械保温车正常使用。2013年,中铁特货公司完成铁路鲜活运量42.6万吨。铁路冷藏箱保有量为200只,其中100只为2009年投入,其余100只于2013年6-12月陆续投入。2013年铁路冷藏箱发运量为1196箱(折合2691TEU),按保有量计算,年周转次数为9.34次。
(二)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地方性冷链政策相继出台
冷链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其中有7项涉及到冷链物流。政府两会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此外,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商务部《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等均包含冷链物流利好政策。
地方性冷链政策出台“接地气”。相比国家层面宏观的冷链政策,地方性冷链政策的相继出台对于企业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2013年海南省出台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建设果蔬菜配送预冷冷库和终端门店周转小冷库,对库容达到30吨以上冷链系统,验收合格的予以不超过企业投资额40%的财政补助,最高不超过60万元,支持企业购置小型冷藏运输车,按企业投资额的40%给予财政补助,最高不超过25万元。此外,像哈尔滨、天津、重庆、甘肃、四川等地冷链补贴也均已细化出台。